氫能行業發展概況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人類對氫能應用自200年前就產生了興趣,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就廣泛開展了氫能研究。
早在197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技術研究中心就提出了“氫經濟”的概念。1976年美國斯坦福研究院就開展了氫經濟的可行性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多種因素的匯合增加了氫能經濟的吸引力。這些因素包括:持久的城市空氣污染、對較低或零廢氣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需求、減少對外國石油進口的需要、CO2排放和全球氣候變化、儲存可再生電能供應的需求等。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是人類的戰略能源發展方向。世界各國如冰島、中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等不同的國家之間在氫能交通工具的商業化的方面已經出現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其它利用形式是可能的(例如取暖、烹飪、發電、航行器、機車),但氫能在小汽車、卡車、公共汽車、出租車、摩托車和商業船上的應用已經成為焦點。
中國對氫能的研究與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為發展本國的航天事業,對作為火箭燃料的液氫的生產、H2/O2燃料電池的研制與開發進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將氫作為能源載體和新的能源系統進行開發,則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現在,為進一步開發氫能,推動氫能利用的發展,氫能技術已被列入《科技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能源領域)》。
氫燃料電池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利用氫能,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上海一直是中國氫燃料電池研發和應用的重要基地,包括上汽、上海神力、同濟大學等企業、高校,也一直在從事研發氫燃料電池和氫能車輛。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已經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2007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二大汽車市場。與此同時,汽車燃油消耗也達到8000萬噸,約占中國石油總需求量的1/4。在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今天,發展新能源汽車已迫在眉睫。用氫能作為汽車的燃料無疑是最佳選擇。
雖然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基本已經被突破,但是還需要更進一步對燃料電池產業化技術進行改進、提升,使產業化技術成熟。這個階段需要政府加大研發力度的投入,以保證中國在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方面的水平和領先優勢。這包括對掌握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企業在資金、融資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除此之外,國家還應加快對燃料電池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國產化、批量化生產的支持,不斷整合燃料電池各方面優勢,帶動燃料電池產業鏈的延伸。同時政府還應給予相關的示范應用配套設施,并且支持對燃料電池相關產業鏈予以培育等,以加快燃料電池車示范運營相關的法規、標準的制定和加氫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載客示范運營。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氫能汽車一定能成為朝陽產業。
今典系列氫氧機,氫氧發生器,水焊機,今典系列氫氧設備,專業氫氧設備生產廠家